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对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今后一段时间,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
为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目标,特做如下规划:
(1)师资队伍建设: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采取进修、培养、培训等方式,使教授人数在两年内达到10人左右,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达80%,博士人数10人左右。省级和校级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4—6名。形成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都比较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队伍。
(2)课程教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从“98”方案到“05”方案的平稳过渡。为此,必须把广大任课教师的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吃透吃准新教材基本精神上下功夫,帮助任课教师尽快熟悉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新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思路、主题主线和应把握的主要内容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热点,切实保证新课程开课质量。
(3)教学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注意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在两年时间内,力争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项左右,其中国家级项目争取达到1—2项。教学科研经费累计近20万左右。公开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达20%左右,出版专著教材6部左右,教学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项。
(4)教学研究基地和教学研究团队建设:在两年时间内,力争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基地,形成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4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团队,加强协作,集体攻关,鼓励授课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同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力争在四门课程的教学研究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力争出一批有代表性的成果。
为实施上述规划,特制定如下措施:
(1)大力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采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名师指导、社会考察、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现有教师报考著名高校的定
(2)凝炼课程教学研究方向,组建教学研究团队。以现有的4个教研室为依托,根据“十一五”期间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组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4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团队,专门攻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如何协调好知识体系与情感引导、认知引导的关系,如何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态性等难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鼓励授课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革新。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实际,全面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努力增强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系统讲授与专题讲座、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的结合,努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采取观看录像、教师试讲、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集体备课,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启发,备好高质量的教案,确保取得良好授课效果。同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4)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科研奖惩激励机制。核定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和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的年科研工作量,对超额者重奖,对未达标者进行处罚。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省部级和国家级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奖,并给予适当经费予以支持和扶持。
(5)构建教学研究平台,改善办学设施和条件。积极筹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基地,购买相关图书资料,丰富我部资料室的藏书量,组建教授
(6)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都有相应的有学科支撑。要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加强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特别是通过现有的学科点,进一步增强我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等研究领域的实力,按照中央明确提出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问题的有关精神,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列入学校重点学科加强建设。
教学部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课程建设问题,按照课程建设规划和措施逐条进行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